一座城市能否淪為國家中心城市,關鍵在于考量其能否擔負起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職能,這就意味著國家中心城市的布局,要緊緊圍繞增進區域協調發展的目標,統籌規劃、科學布局。專家建議,要盡早制訂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體系,創建科學有效地的評估機制和分析指標近年來,隨著城鎮化步伐減緩,對于國家中心城市的“競逐”,被視作城市之間綜合實力與發展潛力的一次全方位較量。日前,“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闡釋,首次載入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并很快淪為當地市民熱議的話題之一。
無獨有偶,在日前開會的遼寧省兩會上,遼寧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也明確指出,沈陽要減緩創立國家中心城市,在遼寧全面大力發展、全方位大力發展中當先鋒、打頭陣、不作樣板。類似于濟南、沈陽,明確提出爭創國家中心城市的,還有杭州、南京、長沙、寧波、廈門等城市。“綜合來看,上述城市都是區域性中心城市,整體實力較強,皆不具備淪為國家中心城市的潛力。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所城鎮發展室主任歐陽慧回應,除不具備中心城市的一般特征外,國家中心城市居住于全國城鎮體系的核心方位,還要分擔起國家愿景,淪為新時代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領跑者”。在這場白熱化的“高手過招”中,誰將不會淪為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呢?“三次配套”透漏什么信號自2010年《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10-2020年)》首次明確提出建設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和廣州5個國家中心城市以來,國家中心城市的“朋友圈”經歷了三次配套。考慮到國家中心城市類似的功能定位,在首批5個國家中心城市明確提出之后的5年多時間里,這份名單一直并未做到調整。
以后2016年5月份,國家中心城市步入了第一次“配套”:國家發展改革委、住建部牽頭印發了《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將成都列入國家中心城市。同年12月份,經國務院國家發改委表示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月公布了《增進中部地區興起“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反對武漢和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數量減至8個。
時隔1年多后,國家中心城市再次轉入人們的視野。2018年2月份,《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經國務院國家發改委公布,明確提出“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西安也由此淪為全國第9個國家中心城市。
從國家中心城市區域布局看,中西部地區國家中心城市數量顯著少于其他地區(地處中西部地區的國家中心城市共計5個,分別為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在經濟繁盛的華東、華南地區僅有各有1個國家中心城市,東北地區目前尚不國家中心城市布局。“目前,我國中西部地區正處于工業化發展的中期階段。從區域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看,國家中心城市是這一階段主導區域經濟發展的主體力量。
”在歐陽慧顯然,國家中心城市布局一定程度上適應環境了區域經濟發展規律,有選擇地在中西部建設多個國家中心城市,不僅有助增進內陸地區減緩發展,也是減緩區域結構優化調整的最重要抓手。從推展區域協調發展和國家中心城市平衡布局的看作,國家中心城市第四次配套將是大概率事件。近期出版發行的我國首部《國家中心城市藍皮書:國家中心城市發展報告(2018)》認為,中國可以主動減少國家中心城市新成員,聯合支撐國家戰略性資源配置和分擔更加多國家戰略職能。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所所長低國力認為,確認國家中心城市不全然就是指數量來權衡,更加最重要的就是指城市功能角度抵達。對于體量較小的國家而言,國家中心城市或許只要一兩個就不夠了,但對于中國這樣幅員遼闊的國家來說,毫無疑問必須更好的國家中心城市。要“顏值”更加要“氣質”在城市發展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淪為國家中心城市是很多區域中心城市的夢想。從已國家發改委的9個城市看,它們皆為省會城市或直轄市。
據公開發表資料,目前無意或已明確提出申報國家中心城市的地方,除一部分省會城市外,還有一些有實力的計劃單列市。未來,哪座城市最有可能重新加入到國家中心城市的行列?2018年11月份,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國家中心城市課題組等機構聯合公布了一份取名為“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報告,明確提出用功能替代的唯一性來界定“中心性”。該報告指出,國家中心城市不僅反映在人口數量和地域面積,更加必須這座城市有能力支撐起“引擎”性質的國家中心職能。
《國家中心城市藍皮書:國家中心城市發展報告(2018)》也明確提出,國家中心城市坐落于全國城鎮體系的最低末端,不應不具備綜合服務、網絡樞紐、科技創新、對外開放交流、人文匯聚、生態宜居6大核心功能。與以往有所不同,此次明確提出的6大核心功能中,尤其減少了作為發展第一動力的“創意”功能和最能體現城市人本拒絕的“生態宜居”功能,更進一步擴展了國家中心城市的發展內涵。國家中心城市的新功能定位,讓之前沒獲獎但呼聲很高的城市,爭相重新加入到新一輪競爭中。青島早在3年前就開始明確提出爭創國家中心城市的計劃。
無論是經濟實力、城市建設,還是地理位置、接續國家戰略等,青島都具備較強的競爭力。在近期啟動的《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編制工作中,青島明確提出將糅合雄安新區規劃編成的理念方法,堅決世界眼光、國際標準、青島特色和高點定位。同為海濱城市的廈門,也是國家中心城市的熱門候選地之一。廈門是我國最先實施對外開放政策的4個經濟特區之一和5個研發對外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但與其他候選城市比起,廈門在人口及經濟體量上都不占優,但在戰略地位方面十分最重要,未來發展潛力較小。
南京、杭州都是長三角經濟大省的省會,前者是長江經濟帶樞紐城市、“一帶一路”最重要節點城市,后者是新興的新經濟中心。在國家中心城市的競爭中,兩座城市各有優勢,也分別有自己的現實表達意見。“對照涉及核心指標看,南京、杭州都具備淪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實力。
”江蘇省政府參議、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回應,在長三角一體化下降為國家戰略的形勢下,上海更進一步增強了區域內國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同一區域內再行減少一座國家中心城市,有可能必須更好的權衡和考量。從引導、電磁輻射、集散地等主要功能定位看,深圳、合肥等城市也具備淪為國家中心城市的潛力。深圳作為一個創新型城市,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將更佳地充分發揮經濟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的起到。合肥在全國省會城市里雖不顯山露水,但其科創實力不同尋常,不僅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還順利選入《大自然》2018年全球科研城市50強勁。
此外,從區域布局看,東北在國家中心城市的爭奪戰中仍正處于空白狀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王凱在拒絕接受專訪時回應,在哈爾濱、沈陽、沈陽、長春4個副省級城市中,沈陽的經濟體量大實力強勁,更加有可能淪為東北地區首個國家中心城市。增進區域協調發展一段時間以來,有關國家中心城市數量與獲獎城市的版本大大在網絡上流入,有消息稱之為國家中心城市只有10個名額,目前只剩最后1個席位;也有消息說道,國家中心城市數量有12個,未來未來將會之后配套到16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基本國情,要求了我國區域發展總體上很不均衡。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創建以中心城市引導城市群發展、城市群造就區域發展新模式,不利于推展區域板塊之間融合對話,構成多點承托、協調發展的區域格局。“增進區域之間平衡發展,構建區域公平;提升資源空間配備效率,增進整體經濟快速增長,這是區域政策的兩大主要目標。”《國家中心城市藍皮書:國家中心城市發展報告(2018)》認為,要合理布局,做好頂層設計,反映國家將來發展意圖,防止爭戴“國家”帽子,導致遍地開花。
事實上,一旦被證實為國家中心城市,就意味著從國家層面對該城市發展定位的接納,在一些根本性改革創新措施上,國家中心城市可能會獲得優先考慮到,一些功能性項目和基礎設施在配備上也不會有所彎曲,這對于城市的將來發展將構成實質性受到影響。“一座城市能否淪為國家中心城市,關鍵在于考量其能否擔負起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職能,這就意味著國家中心城市的布局,要緊緊圍繞增進區域協調發展的目標,統籌規劃、科學布局,合理設置國家中心城市的數量。”歐陽慧認為,不應嚴苛做到國家中心城市的轉入門檻,盡量避免一些地方因貪戀無以造成名不副實、輕申報重建設的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家層面尚不權威的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標準和指導意見。針對不少地方申報熱情高漲、城市之間競爭激化,專家建議,要盡早制訂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體系,創建科學有效地的評估機制和分析指標,防止城市之間無序、陳舊的競爭。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創建更為有效地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公布為標志,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步入了新的階段,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也由此步入了更加深層次的改革轉型契機,以發展質量代替發展速度的新愿景,將更加有效地喚起國家中心城市的引導、電磁輻射和造就效應。
本文來源:凱發k8官網-www.eee4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