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在房山區試點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從機制上解決問題農業灌溉用水利用率較低的難題用水量和農民錢袋懸掛釣竿本報記者賀勇今年53歲的李鳳霞是房山區竇店鎮河口村村民。種著4分菜地的她,今年施肥十分小心,生怕多達了村里分配給她的80立方米的年用水指標。“過去澆地只繳抽水機的電費,今年改為按方收水費,多用罰,較少用有獎,求得省著點用!”農民用水習慣的變化,源于在房山區進行的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此次試點牽涉到還包括河口村在內的11個村,灌溉面積2.1萬畝。
房山區水務局總工程師王勇講解,按照規劃,2016年房山區將在全區范圍全面沖出農業水價改革。與此同時,此項改革也在北京市其他區逐步鋪開,計劃到2020年,全市農業用水將從7.3億方減少到5億方,全市平均值灌溉水利用系數從0.7提高到0.75以上。總量掌控,用水指標實施到每戶農民房山區是北京市的農業大區,現有灌溉面積38萬畝,主要依賴地下水灌溉,曾名的灌溉機井共3862眼,2014年農業用水9446萬立方米,占到全區用水總量的1/3。
近幾年倒數旱季,導致地下水位持續上升,年上升約1—2米,水資源已是制約區域發展的主要瓶頸。房山區水務局農水科科長于占成講解,過去由于農業用水指標未下劃至各村、各戶,農業用水僅有繳納電費,成本較低。
同時,節水精準補貼和獎勵機制不完備、計量設施不做到,缺少“總量掌控、定額管理、計量收費”的基礎。“沒計量,大自然對水資源維護和利用沒概念,農業用水浪費現象普遍存在。”按照河口村水管員何勝忠的計算出來,過去灌溉一小時一般花費7.5度電,只需5塊多錢,“有的村民關上灌溉設備,一整天其他事,水就忘了關口”。這種情況并非個案。
我國目前的農業灌溉水有效地利用系數大約為0.5,近高于發達國家水平,這也意味著農業節水空間相當大。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啟動后,房山區首先確認了總量掌控的原則,參照去年的用水總量,將9270萬立方米的用水指標自上而下展開了分解成,其中在11個試點村早已對每一戶的用水指標展開了具體。作為房山區精準灌溉樣板項目區,河口村實行了農業用水計量系統和村級管理平臺建設,總共加裝了9套用水計量設備及IC卡刷卡設備。農民用水時把IC卡在感應器上刷一下,水泵嗡嗡并轉一起,水管里泉水清水。
再行翻一次卡,入水暫停,設備自動扣減卡中的預交水費,用于十分便利。限額管理,超額用水繼續執行懲罰水價作物種類有所不同,灌溉耗水量也有所不同,那么如何科學合理地確認每戶農民的用水限額?房山區通過大量調研,根據全區農業平均值發展水平,確認了有所不同種類作物的用水標準。其中,設施農業、大田、果樹每畝用水標準分別為每年500、200、100立方米。
“每個農民的耕地面積是相同的,根據有所不同作物的用水標準就可以測算出有每戶農民的限額。”王勇講解。有了定額和計量基礎,水價改革以求成功實施。經了解調研、座談辯論,河口村開會村民代表大會,在政府指導價的基礎上繼續執行每立方米0.56元的水價,限額內用水長時間收費,限額外用水不僅每立方米繳納1.5元的水費,還額外附加費水資源酬勞。
“這樣一來,農民再行用水的時候都會掂量掂量!”何勝忠說道。劉建平是村里的用水大戶,他一共栽種了14個大棚。每個棚大約6分地,用水限額為300立方米,但實質上,目前他每個棚的用水量大約在340—350立方米。
這意味著,如果不采行更加嚴苛的節水措施,14個大棚光是超額部分的水費就將多達1000元。這并不是個小數目。這幾天他正忙著和農技人員商量節水的辦法。劉德賢家有25.3畝果園,一年的用水限額是2530立方米,“原本都是大水漫灌,這個限額遠遠不夠,但自從加裝了節灌設施,用水量增加一半,產量卻大大減少。
”限額管理使廣大用水戶爭先恐后、千方百計地捉節水。種什么作物、怎樣省水,出了農民種地首先考慮到的問題;用水的地方怎樣精打細算,淪為農戶的心態行動。“水價改革后,大田作物每畝地每年的水費相等于以前的兩倍。
用水量和農民的錢袋子掛上了鉤,農民的節水積極性就上來了。”何勝忠講解,改革一年來,河口村用水量上升了1.1萬立方米。節水有獎,大多數農民會減少開銷農業水價改革的核心是把水節下來,但又無法非常簡單依賴減少農戶灌溉成本來構建。
從實際情況看,改革后的水價超過改革前的2倍左右,農民灌溉成本的確減少了,如果絕大多數農民因此開銷減輕,這項改革預見回頭不遠處。怎么辦?一方面把水價提上去,充分發揮價格杠桿的調節作用,超過節水目的。另一方面增大財政投入力度,如果用水沒多達限額,每節省1立方米水,農民可以獲得1元的獎勵,構建了農戶剩下水權的有償買入。
作法看起來非常簡單,只不過是一個大變革,過去農戶節約的水不屬于自己,無法通過交易帶給收益,節水積極性得到喚起。要強化農民的節水意識,最重要的是讓農民看見效益。在“較少用有獎”的基礎上,河口村的農民還有望取得節水“收益”。目前各試點村所收的水費主要用作繳納電費、確保材料費、人工費等,同過去比起,開支并沒減少,而隨著水價提升,村里征稅上來的水費將不會有所盈余。
“這部分結余資金也不會根據農民的節水情況用作獎勵。”河口村村支書劉德新說道。在房山,農業水價改革雖然實行旋即,但節水效果已初見成效。
通過節水技術改造,畝均用水量已從270立方米上升到154立方米。11個試點村2.1萬畝地可節水243.6萬立方米。農業節水設施的運用,不僅能有效地增加地下水開采,而且能掌控肥料及水土流失,增進了項目區農業生產布局和品種結構調整,構建了傳統農業向優質、高效現代農業切換。
通過實行提補獎結合的節水獎勵機制,也很大調動了群眾節水的積極性,節水淪為心態、自發性的行動。于占成也坦言,既然是試點工作,過程中就一定會找到問題。比如,灌溉限額制訂不盡合理就是其一。因為各個村的大自然條件有所不同,有所不同土壤類型、有所不同降雨條件下,年度灌溉用水不會有相當大差異。
如河口村的土地以沙土地居多,灌溉用水需求量大,目前顯然,制訂的限額顯得緊繃,應該嘗試制訂“黏土砂土、豐枯浮動”的定額制度。“這些問題都尚待更進一步探尋和完備,這也正是試點工作的意義所在。”于占成說道。
本文來源:凱發k8官網-www.eee4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