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最重要承托。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了《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方案》指出,到2020年,我國要可行性竣工陸海專責、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分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使生態環境監測能力與生態文明建設拒絕相適應。
“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是綜合運用衛星遙測監測、航空遙感監測和地面站點監測等多種環境監測手段,基于數據挖掘、數據融合、數據協同和數據同化等關鍵技術,取得更為精確數據反對的立體生態環境監測感官體系,它能更加全面地體現環境質量現狀及發展趨勢,為環境管理、污染源掌控、環境規劃等獲取科學依據。為貫徹執行此方案,各省市都強化了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2019年5月21日,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政府與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于中心在北京簽定《生態環境遙感監測與應用于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環繞生態環境遙感監測與應用于工作,在牽頭積極開展國家和地方根本性科研項目的申請人與實行,聯合推展人才培養,積極開展生態環境遙感監測、遙測與GIS應用于研發、遙測數據處理與信息提取等技術交流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這意味著雙方合作的“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于中心江津遙測應用于基地”月落戶江津區生態環境局,同時也指出津區將從以地面居多的生態環境檢測工作,漸漸向“天空地”一體化發展。該基地竣工后將根據江津工作實際,利用衛星和無人機遙感技術牽頭積極開展環境遙感應用于、環境遙感應急監測,尤其是沿長江岸線生態狀況遙測監管與評估等工作。
遙測數據能協助江津政府全面掌控轄區內長江干流岸線入河排污口設置、企事業單位空間布局、固廢及砂土堆存情況以及岸線開發利用、岸線開發利用情況、生態保護地毀壞等情況,為接下來全力維護母親河生態環境奠定了堅實基礎。重慶被稱作“山城”、“江城”、“霧都”,她本不應是一個確實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人類的研發、利用卻讓她重遇瘡痍。“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系統能為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獲取強勁的技術承托,期望在該生態監測系統的專責下,重慶的山水、天空都能完全恢復以往的靚麗。
本文來源:凱發k8官網-www.eee4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