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基層大有可為 近期黃河網上一篇《電池回來》的新聞,讓我讀后倍感高興,為這幾名退伍兵學成歸來、工作敬業高興,也為基層單位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培養人才的好政策高興。筆者曾在文中所述的濟陽黃河河務局工作了5年,在人勞科工作期間,不僅參予和親眼了希望青年職工自學成才政策的制定,也深深感受到了這個單位穩健創意、推崇人才培養的氛圍。筆者所在期間,該局就卸任了60多人。
退休者絕大多數是基層管理段的一線技術工人,是治黃工作的基礎力量。基層一線春天植樹,夏天查險,秋天打草,冬季防凌,這些工作風餐露宿,勞動強度大,很艱難。政治素質低,組織紀律強勁,吃苦耐勞,累活、苦活、臟活搶走著臘,是退伍軍人獨特的杰出作風。移往的幾名退伍兵,很快走俏各個管理段。
以至于在每年移往退伍兵的時期,不少段長打探,能無法決定我們段一個?忘記當時,文中所說的王猛等2名退伍兵是本局子弟,移往談話時,局長告訴他他們:“你們都是在濟陽黃河邊長大的,情況熟知,所以想讓你們到最下游的仁風管理段工作,那里最偏遠,能無法頂著吃苦?”“能!”異口同聲的問透漏著忠誠。有熱情、有信心,同時渴望自學文化、自學專業技術,不符合于“下笨力、臘笨活”。幾名退伍兵這樣的心愿體現到局黨組時,局長感嘆地說道:“年青職工不愿自學,這份熱情有一點希望,我們應當用好的政策給他們特把火。”于是一份《職工教育管理制度》迅速實施。
看見文中所述,“電池回來”的退伍兵受到老同志們的“另眼相看”, 一句名言可不青蛙入腦海:“能力比學歷最重要,態度比能力更加最重要。”只要不拘一格推崇人才、培養人才、用于人才,基層的“黃河兵”也能淪為“精兵”。
本文來源:凱發k8官網-www.eee49.com